课题工作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题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题工作总结1本学期大班组课题工作按照制定的计划顺利的开展并有序的执行,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宗旨,结合本园的实际情况,围绕大班幼儿的教育目标,理清思路,把区域活动作为重点,扎扎实实的投入到课题研究活动中。开学至今,大班课题组开展了三次区域展示活动。本人在三次活动后感受颇深,就课题组活动的开展作一个浅薄的总结,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和研究。
一、注重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
1、每天坚持开展游戏,不定时检查。重点看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否具有科学性。
2、查阅资料、多读教科研论文、常做有关课题方面的笔记为争做研究型教师而不懈的努力。
3、针对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分析,发现问题进行研究,不断调整指导方法,改进教育行为,最终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3、每月至少一篇区域游戏案例分析、案例反思。
4、定期开展课题组活动,进行理论学习和讨论,相互观摩。
5、定期对各班的区域游戏材料投放进行检查。
二、在加强我园的特色教育方面。
我们做到了一学期内大班课题组每位教师必须面对全园教师上一堂课题展示课。展示活动后针对教师的表现及孩子的配合等方面进行交流。教师都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每位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以后的活动中能更好的展现自我。
三、存在的问题:
1、从本园实际出发,加强新课题研究,提高全体教师科研意识。
2、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管理力度不够,在下学期应加强。
3、研究有关理论,调整评价发方式和方法,同时对幼儿自我评价表设计的更具科学性。教师能否将个体经验引发为集体经验,具有领悟,反省,调整、推进、适宜的指导。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倾注最高的热情,踏实、勤奋地完成了每一项工作,使得大班组课题计划顺利完成。学无止境,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许多问题有待于去探索,我们将继续努力获取更大的成功。
课题工作总结2一、理论学习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积极学习张雪门的教育思想,对其“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这一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研读。分别以集中学习、分组学习、网络分享等学习方式进行。先后学习分享了《浅谈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张雪门的学前教育课程思想》《张雪门论幼稚园的行为课程》《论游戏与教学的整合》《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初探》等等学习资料,帮助老师们更好的了解行为课程的目标与内涵。如张雪门所说:生活就是教育,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这份课程从生活而来,从生活而开展,也从生活而结束。生活与行动是行为课程的基本要素。行为课程以生活为基础,以实际行动为中心。深刻了解了这些学术理念与教学主张之后,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来说更多了份理论支撑,为课题探索与实践尝试明确了方向,增添了信心。此外,本学期,学校围绕《通过游戏来教——教师观念与课堂实践》一书的学习,在全园开展了教师读书心得评比活动,以及开展了教师对幼儿进行户外游戏活动观察的一个“观察记录”竞赛活动,让理念得到一个从深入到内化的过程,更好的服务于教学行为。课题组结合张雪门“生活即教育”以及“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教育理念来创设环境和开展活动。自然生活:本学期课题组继续创设自然的校园环境、游戏环境、班级环境和区域环境,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和心理环境,鼓励幼儿积极投入到与材料、环境、同伴等互动中去,去获得行为、感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例如:校园自然环境、绿化的积极创设,让孩子们更亲近自然,亲近花草和树木,并在其中开展各类自由的探索活动。幼儿园户外区域环境的打造更是顺应了幼儿的天性,孩子们在安吉梯上勇敢挑战;孩子们在玩水、玩沙、玩泥等户外区域中自由探索和互动,孩子们在秋千和宿营游戏中感受快乐等等,活动空间更开放,活动材料更生态、活动时间更充裕,顺应了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沐浴阳光雨露中快乐成长。
二、项目推进
结合“回归自然”课题研究和课程特色开发,我们xx幼教中心举办第二届“田园美食节”,并在第一届开展的基础上进行了整改,学校通过调查表和邀请函邀请家长志愿者准备各种富有“田园特色”的美食参与“美食节活动”,同时注重孩子在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如:活动休息场地的布置、活动秩序的维持、环境卫生、疏引指导、美食制作小助手等工作都由“小红帽志愿者”们全程参与,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主人翁精神,尝试做活动的主人。此外,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活动组织成效、分析幼儿在美食节活动中的参与及其发展情况、查找活动不足,xx幼教中心积极开展园本研修活动,总结经验、整改调整,不断夯实园本课程内容。以全园性开展的活动还有很多,结合课题研究,本学期我们开展了“田园嘉年华”开幕式、小班亲子时装秀、中班亲子涂鸦放风筝活动、“端午节”活动、大班亲子郊游活动、田园嘉年华美食节活动、亲子游园会、田园嘉年华闭幕式等等,不仅让课程走进了大自然、更是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自由学习和发展的大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和课程学习中,孩子们是快乐的。坚持贯彻“回归自然”的理念,崇尚自然的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的创设;进行户外区域活动内容与材料的开发与实践研究;支持园部做好“田园嘉年华”的各项工作;继续做好户外种植区、班级种植区、观察记录、个案记录、随笔、论文的工作,为课题研究做好资料的积累。
三、户外环境完善
在学习安吉游戏理论后,我园对户外游戏的形式做了很大的调整,从孩子的活动情况来看也确实很有成效。本学期我们继续进行了户外区域活动内容与材料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学习了相应的游戏理论,分析了本园户外环境资源的优势,收集更丰富的自然材料或是能够用于幼儿在自然中游戏的材料、开发操场各个零碎场地的使用价值,为幼儿在户外进行游戏活动、观察探索提供丰富多彩的环境和资源,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多样性,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在大自然中得到熏陶和升华,充分发挥“儿童绿色家园”的作用。崇尚自然的环境创设的进一步落实,凸显绿色的教育理念和幼儿的参与度,营造和谐、活泼、绿色的环境氛围,使环境成为隐性的教育资源。
四、优化班级区域活动环境
本学期以微澜工作室为主,开展了幼儿个别化学习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研讨活动。分别对小中大班区域游戏活动环境创设进行了观摩调研活动:针对各班区域游戏内容设置情况、环境设置情况、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及使用情况、教师的指导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综合的观摩分析和探讨研究。在观摩活动中 ……此处隐藏22262个字……调了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个性。而且这一负面影响还有连带效应,在国内的基础教育阶段,班级管理又形成了另外一个怪圈:班主任在班级和不在班级时,班级秩序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状态,这又对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起到了负面的推动作用。
另外,在传统的班级管理视野下,学校的领导者对教师开展班主任工作的管理不是宏观的指导而是具体地过于细致地约束,教师没有多少班级管理的自主权,“千人一面”“千班一面”的管理僵局就是必然结果了。这样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4.学生成长需要:初中生有展示自我、乐于实践的成长渴望
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初中生有好动、好新、好奇、好仿的成长特征。这一时期的他们,身体迅速发育,精力旺盛,又活泼好动。从心理上看,他们的求知欲旺盛,有各种各样的爱好,喜欢亲自探索,对感性的、形象的、新鲜的东西易于接受。此实验就是要把学生的这种潜能激发出来,形成他们的意志和品质,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正自主的成长个体。
5.校本现实呼唤:改变花溪中学的办学现状 花溪中学20xx年9月才开始进入这所新学校,很多年都未调入年轻教师,由于办学声次于附近的重点中学,花溪中学的生源质量是相当差的。去年前,在花溪街道附近学校招生结束后,那些未被录取的学生基本都来到花溪中学就读,生源质量差,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如学生打架赔钱的事件都经常发生。因此,学校急需扭转这种局面,以求走上快速发展之路。生源薄弱,既需要学校的这一层面的集体提升,但更需要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努力。只有每一个学生能清醒地认识自己,并慢慢提升自己,才可能彻底改观学校的办学面貌。
(二)研究的意义
1.学术意义。实验符合基础教育阶段新形势的需要,更符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能改变班级管理的部
分僵局,对基础教育改革阶段的班级管理改革作出贡献的可作为性非常大。
2.社会意义。实验在科学的研究结束后,形成的一些成功的理论框架和操作规程,对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班级管理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3.现实意义。这一实验符合学校的办学实际,经过科学的实验后,能够改变学校薄弱的办学现状。
(三)课题的界定
1.“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概念确认
“自主”是指自己做主。
“自主化”是指人在法律规定、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不凭借人为的外力作用,主动按照自己的意志开展实践。
“班级自主化管理”是一种在自我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自主管理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人格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实践。它属于自主教育研究的范畴,旨在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创新人格和谐发展,努力实现班级管理的自主化、民主化、科学化。它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建构起“学生自主发展”与“班主任自主管理”班级的理论及操作规程,从而创设健康有序、宽松和谐的管理氛围,形成开放高效、激励上进的管理机制,培
养师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发展师生的创造性思维,培育人格完善、思维广博、知识丰富、个性鲜明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
“班级自主化管理”这一概念的厘定最终指向学生的发展。
2.“班级自主化管理”的特征
强调自主性。“班级自主化管理”要求师生双方积极主动,学生可选择地求新求异又求同,共同开掘由知识、能力到创新的途径,能把握自己的生活、学习,及时自我总结、提升,寻求量变到质变的创新发展。
富有开放性。师生在“自主管理班级”的广阔时空中,兼收并蓄,不断选择、体验、锻造、感悟,培养健全的心理、完善的人格,形成高尚的价值观;特别是,教师亦要在成就学生的同时,升华自己,以求共同走向完善。
高扬生命意识。“班级自主化管理”的立足点和归宿是师生的自主教育,真正还原了教育“人”的主体地位,从而唤醒、塑造、完善人的生命意识,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发展生命,从而让创造这一生命的最佳表现形式得以体现。
课题工作总结15本学年我校《以自主学习为主线构建实效课堂行动研究》课题已经进入了实质性实施阶段,回顾一年来的研究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本课题研究有效地聚焦了老师的群体智慧,极大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极大地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目前我校的课堂正朝着我们预期的方向向前发展,我校课题研究掀起了新一轮的课堂教学改革高潮,使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下面就我校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健全课题研究组织机构,确保课题研究有序进行
我校课题研究不是花架子,而是真刀真枪地干。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具实效,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其人员由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科研组组长、语、数、英科组长组成。由校长任课题研究组组长。我们把语、数、英分成三个子课题组,其中语文科由何镜柱校长挂帅,徐锦燕老师负责实效课堂研究,向广琴老师负责快乐作文研究;数学科由关广平副校长主抓,科组长吴有好老师负责具体工作;英语科由廖影红主任主抓,科组长詹熙玉老师负责具体工作。每一课题都有行政主抓,确保了行政推进的力度,由于课题研究处于初始阶段,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各行政、课题组负责人常常自觉跨科参与研讨,将其它科的好做法移植到自己科组来,由于领导组各成员那种认真、务实的科研态度,使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有序地朝着预期的方向前进,局面生动。
二、描绘共同的愿景,用“理想课堂”带动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启动之初,大家就陷入了迷茫的状态,不知如何去改革?方向不明导致了老师展示的例课仍然与从前一样,几个星期过去了,改革停滞不前。面对这一情况,课题组又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我们认为要使改革深入下去,就必须让老师们从思想上弄清改革的方向,于是我们进行了“当前我们的课堂现实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的差距”的课堂教学诊断;开展了“我们理想的课堂”、“现实与理想课堂的差距”的大讨论,让老师们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是什么样的课堂?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是什么样的方法?新课程倡导学生如何学习?
通过研讨,通过思想的碰撞,老师们更加明确了目前我们的课堂实效性不强是因为:老师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总不能放手让学生充分交流。进一步追究原因,是因为学生都是带着空脑袋进入课室,在等着老师传授知识,学习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于是如何让学生在进入课室时头脑中就装满了知识,充满了疑问,这是改革的关键所在。如果课前学生头脑中就装满了知识,课堂上学生就会有表现的欲望;如果课前学生头脑中充满了疑问,课堂上学生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
居于这种认识,一幅理想课堂的蓝图就展现在了老师们的眼前:“课前学生进行了有效的预习,头脑中就装满了知识,充满了疑问——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交流,充分表现,老师只作必要的点拨——课堂作业当堂完成,当堂检测。”
这一理想蓝图让老师们看到了改革的方向,老师们由传统的备“教案”自觉地转移到备“学案”上来了,进行了学生“学习方案”的探索与研究,以“学案”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老师在“学案”中为学生搭建起循序渐进的知识阶梯。